2021-03-15
動力電池如何更好“降成本”和“謀發展”?
前不久國家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可以初步判斷動力電池業務為規模以上電池企業利潤增長的中流砥柱。且由于2017年補貼退坡20%,企業將結合雙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調整車型結構及車型比例,同時將進一步壓縮動力電池成本。電池或將跟隨降價,電池的價格和企業利潤或將迎來拐點。
前不久國家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可以初步判斷動力電池業務為規模以上電池企業利潤增長的中流砥柱。且由于2017年補貼退坡20%,企業將結合雙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調整車型結構及車型比例,同時將進一步壓縮動力電池成本。電池或將跟隨降價,電池的價格和企業利潤或將迎來拐點。
前不久國家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可以初步判斷動力電池業務為規模以上電池企業利潤增長的中流砥柱。且由于2017年補貼退坡20%,企業將結合雙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調整車型結構及車型比例,同時將進一步壓縮動力電池成本。電池或將跟隨降價,電池的價格和企業利潤或將迎來拐點。
前不久國家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剛剛國家又出臺《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再一次肯定了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也明確了中國品牌為主體的產業環境,明確了法制環境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前不久國家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剛剛國家又出臺《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再一次肯定了汽車產業的支柱地位,也明確了中國品牌為主體的產業環境,明確了法制環境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對于新能源乘用車而言,雖叫好但暫時還不那么叫座的產品需要進一步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其中關鍵零部件之一動力電池則是降成本的關鍵。盡管動力電池降成本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面臨著諸多壓力和系列挑戰,降成本和謀發展已成為行業的共鳴話題。
一、政策回顧
根據《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幾個目標要求:從產業規模來看,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超過1000億瓦時,單個龍頭企業產銷規模400億瓦時以上,即配套的新能源乘用車規模約130萬輛;從產品性能來看,簡單說即是動力電池系統和單體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產品安全性滿足大規模使用需求;從關鍵材料及零部件來看,上游產業鏈實現均衡協調發展,沒有缺環且有國際競爭力;從高端裝備支撐產業來看,動力電池生產裝備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以實現成本大幅降低。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及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結合政策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動力電池的成本將與規模經濟、技術研發、生產裝備、上下游產業鏈都緊密相關,筆者認為動力電池降成本仍適應于木桶理論,即有一短板將功虧一簣。適當的降成本與謀發展本身是不相沖突的,但若成本控制能力不強、必要的投資還持續不斷、盈利水平還下滑,企業或將面臨壓力山大的困境。
二、動力電池成本的影響因素分析
1、規模經濟是必然選擇
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熱潮,動力電池的關鍵零部件屬性和市場繁榮度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投入。截至當前,國內已經有20多家規模以上的新能源動力總成和BMS企業,170來家新能源汽車蓄電池企業。其中2016年,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中比亞迪與CATL分別出貨7.35GWh和6.72GWh,合計市場份額超過50%;沃瑪特、國軒高科市場占有率分別為8.9%和6.6%,其余100多家企業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均小于1Gh(最大規模企業出貨量接近于3.3萬輛乘用車的配套)。從典型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情況來看,2015年CATL動力電池銷售收入57億元,利潤10億元,2016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約為35億元;2016年國軒高科動力鋰電池營業收入40.7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85.64%,同比增長90.84%。可以初步判斷動力電池業務為規模以上電池企業利潤增長的中流砥柱。
圖1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市場占有率情況
但是,結合《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來看,比亞迪與CATL總體出貨量約為140億瓦時,與400億瓦時的龍頭企業目標差距為65%;僅占1000億瓦時的行業總產能的14%。因此,目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尚處于“群雄爭霸”時期,面臨著一場“腥風血雨”般的“新世紀并購大戰”,做大規模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前提。只有足夠大的規模才可能分攤研發成本、制造設備、人力投入的成本,只要產能達到一定的量級,就能把成本拉下來。
2、研發投入沒法省
據CATL總裁黃世霖的觀點,做好動力電池的關鍵在于“足夠的技術積累,持續的和大量的投入”,這也是動力電池行業的真實寫照。目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按照國內慣例,制造行業領先型企業研發投入約為營業收入的2%~3%,極少數為5%左右。以CATL為例,目前CATL每年研發投入是銷售額的5%-6%,研究院有150多位博士,1000多位碩士,計劃到2020年投入超過300億元來發展研發和產能的升級,計劃形成50G瓦時的有效產能。更有甚者,國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如中航鋰電的研發投入占比達到營業收入的15%,超威創元計劃研發投入占比營業收入20%以上,可見動力電池的技術研發對于動力電池的產業化是非常重要,技術研發投入必須達到一定的量級,研發投入沒法省。
3、動力電池設備投入剎車難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投建1GWh鋰電池建設項目,若采用國產設備,則大概需要投資5~6億元人民幣,其中設備價值占比約60%,對應國產設備成本約3~3.6億元,而同等設備國外價格約在4.8~5.4億元,部分重要設備國外設備是國內設備價格的兩倍以上。
從上表可以看出,以BYD和CATL為案例,如果要達到《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400億瓦時的要求及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粗略估測情景一和情景二下的情況,BYD和CATL將新投資動力電池生產線的資金將分別達到150~270億元、162.5~292.5億元的額度,純動力電池設備投資將達到90~162億元、97.5~175.5億元的水平。
由于鋰動力電池生產設備制造行業是一個非標準化設備行業,設備的性能需要根據客戶生產工藝的改變進行不斷的改進,過程中將產生設備升級的費用、設備折舊費用、設備維修費用,這將繼續給動力電池行業帶來挑戰。總而言之,設備投入有點雞肋,成本高,但投入還是得繼續,剎車難。
4、產業鏈環節難免出現幺蛾子
產業鏈的生態環境將直接影響企業成本的波動情況和控制能力。動力電池產業鏈條長,既與整車形成緊密配套關系,同時也從礦產資源提煉到電芯、電池包,最后再回收,形成一個動力電池系統的閉環。筆者認為整車降本傳導、博弈成本及關鍵零部件材料成本壓力將是動力電池企業謀發展中必然將遇到的幺蛾子。
(1)整車企業無形施壓
整車企業為汽車行業集大成者,將直接決定動力電池企業是否能夠進入核心供應鏈,因此較大程度上說動力電池價格下降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內動力電池系列政策的出臺,行業市場集中度將提升,企業擴張步伐將加快,企業凈利潤將一定程度上下滑。且由于2017年補貼退坡20%,企業將結合雙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調整車型結構及車型比例,同時將進一步壓縮動力電池成本。電池或將跟隨降價,電池的價格和企業利潤或將迎來拐點。2016年三元電芯單價1000-1100/kwh,凈利約10%,PACK后1850元/kwh;磷酸鐵鋰PACK單價約2100~2300元/kwh,凈利約15-25%。結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情況,未來乘用車、商用車(客車、物流車)或將以三元電池技術路線為主流,三元電池降價將更為猛烈,基于價格壓力傳導后,普通廠商凈利潤達3-5%,有成本優勢的優質廠商5-10%。預計2017年三元PACK將降至1500元/kwh、磷酸鐵鋰PACK降至1800元/kwh。
(2)整車企業虎視眈眈
國內整車企業從來就不是吃素的,密切關注著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進程。大家都知道,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零部件,當前依然占整車售價的30%及以上,成本占比40%左右。那么,對于這么重要的零部件企業,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當前整車企業大都沒有足夠多的儲備和沉淀,必將加快整車和動力電池企業的合資合作,如北汽與韓國SK、國軒高科合資,上汽與A123合資合作。
然而,從整車發展的歷史上來看,國內外主流傳統整車企業為謀求發展和差異化競爭,均有自己的最核心的零部件——發動機。同理,未來新能源整車企業同樣會為追求利潤和實現差異化競爭,很有可能會謀求控股或并購動力電池企業。即便當前的特斯拉,也是擁有自己的動力電池企業。因此,整車企業在產業發展的某特定階段,必將加快力電池零部件業務的持有,屆時整車、動力電池企業均將新增一定的博弈成本。
(3)關鍵材料傳導成本壓力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既面臨上流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風險,同時也受制于高端關鍵材料的供應,將直接給動力電池企業傳導成本壓力。從價格情況看,鈷、鎳、銅、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由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大都積累較少,難以做到以較高效率、較低成本從廢棄電池中提煉回收的方式控制成本;從產品品質看,國內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仍需要從國外大量采購進口。尤其是正極材料行業相對明顯,國外正極材料企業如美國3M公司、比利時Umicore等憑借技術、標準等優勢占據行業主導,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正極材料的供給和成本控制。
三、相關發展建議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動力電池降成本和謀發展正面臨著規模經濟的要求、產業鏈為中心的各環節成本增加、新能源整車降本壓力傳導、博弈成本增加等嚴峻形勢,即企業面臨著多花錢少賺錢的窘境。因此,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需要正視自我和不妄自菲薄,重視動力電池行業健康發展所涉及的“規模化、研發投入、設備投入、產業鏈成本”等問題,必能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近年來仍然涌現出BYD、CATL等一批優秀企業,其中CATL還進入了寶馬汽車電池供應商體系,值得驕傲。對于未來動力電池行業的整體發展及降成本方面可以考慮如下具體建議:
一是健全政策體系。動力電池行業屬于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應保障行業政策的連貫性,降低生產研發成本;繼續鼓勵和支持動力電池的技術創新、智能設備的更新和迭代。
二是汲取傳統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教訓,加快建立好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全力攻關動力電池發展的基礎理論、高端生產設備、關鍵零部件材料、零部件、零部件總成、提煉回收等產品技術,實現基礎科學研究、差異化技術應用研究、前瞻性平臺技術研究的梯次結合,以實現產業的實心化發展。
三是建立良好的整零協同關系,繼續深化整車與動力電池企業的協同合作和合資合作。
總而言之,動力電池降成本之路是必須堅持的,但必須兼顧動力電池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用6個關鍵詞總結,即“控總量、優環境、提品質、創品牌、促轉型、增效益”!
埃爾派建造的超微粉碎的實驗室凈化間內,配備小試、中試、小生產的超微粉氣流粉碎機、粒徑檢測、粉體特性檢測相關的儀器,可以精確分析不同原料的性質,提供5g-50kg批量的原料加工,豐富的微粉經驗和專業的粉碎設備可以大幅縮短需求方的研發周期,并解決原料微粉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來電垂詢!